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共868.7萬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144.5萬人,占16.64%;65歲以上人口100.2萬人,占11.53%。“銀發浪潮”之下,養老已經成為昆明百姓最為關心、數百萬家庭最為關切的民生問題之一。
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不同年齡段和生活方式各異的老年人有著不同的養老需求,對醫療和服務的便利性也提出更高要求。近日,記者走訪昆明市部分養老社區、養老機構,發現當下養老需求多元化,昆明針對性開展多項工作,走出一條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之路。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讓老年人日子過得更有滋味
走進盤龍區金辰街道映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以聽見節奏歡快的鼓點,老人們或圍坐一起跟著老師學習非洲鼓,或跟著音樂節奏練習舞蹈……如今,這里已成為社區老年人休閑娛樂、社交互動的溫馨港灣。
映象社區包含云南映象小區、城市公園廣場小區等3個小區,有居民約2.7萬人,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約3000人。2024年10月,在民政部門、金辰街道辦事處統籌指導下,社區以公建民營方式,引入優質“養老合伙人”企業,建設了映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映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愛心食堂(助餐點)、藝術中心、中醫館及居家服務4個板塊。其中,藝術中心開設古典舞、民族舞、八段錦等12門課程,深受老年藝術愛好者喜愛。中醫館內,數名常駐醫師為居民提供診療與理療服務,不定期開展免費義診、專家坐診活動。此外,還可以提供上門生活照料、助行、陪診等服務。
除了映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愛心食堂(助餐點),云南映象小區還設有一個“社區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針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和低保人群,2個食堂都推出每份最高12元或免費的兩葷兩素餐品,累計服務轄區居民約2萬人次。
“現在吃飯、娛樂、調理身體都在家門口,太方便了。”“白天子女要上班,我一個人在家很孤單。現在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每天能和老伙伴們一起活動,日子過得更有滋味了。”說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映象社區的老人不停夸贊。
映象社區黨支部書記蘇曉麗介紹,社區還開展物業服務管理改革試點,通過物業公司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合伙人”企業積極配合,共同構建社區協同養老服務網絡。物業公司網格員對云南映象小區人口家庭情況進行全覆蓋摸排,并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起,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回訪,建立健康檔案,動態掌握轄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同時,社區廣泛凝聚社會力量提供養老服務。目前,已經聚集一批社區能人、銀齡力量成為社區養老合伙人,借助其專業特長及資源優勢,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多元服務。
近年來,通過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等方式,昆明越來越多的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社區15分鐘“養老幸福圈”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他們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醫養結合”模式
為安享晚年提供堅實保障
每天不僅有生活管家團隊提供喂飯、洗澡、洗衣、用藥管理等生活照護服務,云甘美·悅養園城(以下簡稱“悅養園城”)還建有綜合性醫院,可以提供及時、高效的醫療服務。近年來,去“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成為不少老年人的選擇。
“我老伴今年80歲,基本喪失語言和行動能力,需長期醫療照護。每次他住院,我就得一大早起床去醫院照顧他,對已經81歲的我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子女也非常擔心我的出行安全和身體情況。今年春節前,我和老伴一起住進了這個養老院。”在位于五華區黑林鋪街道的悅養園城,毛奶奶和記者拉起了家常。她說:“在這里,我們吃得好、住得好,不管什么時候不舒服,按一下鈴,醫生護士就來了,護理人員照顧得很周到,老伴身體也越來越好……”
“悅養園城于2024年3月30日試運營,總體規模近3萬平方米,共23層,有274個居住房間,518張床位,建有生活居住區、食堂、公共休閑區、醫療保障區、花園休閑區和親情酒店,家在外地的老年人子女來看望老人時,居住也方便。”悅養園城相關負責人錢瑩介紹,目前,這里長期居住的老年人有50多個,另外還有100多個旅居昆明的外地老年人。
悅養園城位于主城區,老年人居住在這里并沒有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出行、購物、家屬探望都很便利。同時,樓內有一家集預防、醫療、中醫康復、慢病綜合管理于一體的一級綜合性醫院,做到小病不出門、大病有綠色通道。悅養園城內還有近2000平方米休閑娛樂空間,并配有老年大學,生活管家每天都會帶老年人做手指操、口腔操、毛巾操、拍腿操等不同形式的鍛煉。
“以前總擔心老人在養老院生病就醫不方便,現在養老院里有醫院,醫生、護士24小時都在,康復治療也不用來回折騰,我們也能安心工作。”陳爺爺的家屬欣慰地說。
“醫養結合”模式不僅解決老年人“看病難、康復慢”的痛點,更讓家屬免除后顧之憂。這種既能享受專業養老服務,又能隨時獲得專業診療,遇突發情況可第一時間獲得救治的方式,不僅緩解了大醫院的床位壓力,也減輕老年人輾轉就醫的負擔。“養老+醫療”一站式服務,正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堅實保障。
適老化改造
讓居家生活安全舒適
“我的眼睛只能感受一點光亮。自從政府幫忙進行改造后,上廁所、洗澡、上下床再也不用擔心摔倒,太貼心了!”家住盤龍區聯盟街道長壽路社區、今年71歲的任國富激動地說。2024年,盤龍區民政局為他定制改造方案,在衛生間墻上、床邊安裝扶手,更換老年人專用餐椅,在蹲坑上加裝可以折疊的坐便器,極大方便了他的居家生活。
這得益于昆明市民政部門圍繞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推出的適老化改造工程。2021年以來,全市民政部門為殘疾、低保、失獨等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他們居家養老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改造工作開展前,民政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逐戶上門評估,詳細了解特殊困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和家庭居住環境,結合老人及其家屬意愿,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
改造過程中,針對老年人居家生活實際需求,民政部門從多維度進行改造升級。在安全防護方面,安裝防滑墊、扶手,降低滑倒風險;在起居便利方面,改裝坐便椅,加強地面改造,配備床邊護欄、大四角手杖等輔助器具,全方位保障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與便捷。
市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昆明市已為615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量身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
多元化養老體系
初步形成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昆明市先后完成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立法,出臺“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構建起以法律法規為統領、規范性文件為主體、部門專項政策和標準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
2021年,昆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開展養老服務政策研究、業務指導、行業評估等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137個,建成縣級失能照護中心16個、鄉鎮(街道)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11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24個、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217個、社區為老助餐站(點)270個,擁有各類養老床位3.39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達66.7%,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養老服務企業和品牌,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同時,昆明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大力推動醫養結合發展,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已有59家。此外,昆明還鼓勵養老服務與旅游、體育、家政、教育等融合發展,不斷拓展產業服務鏈,養老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當前,昆明正聚焦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推動全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昆明將進一步加強兜底保障,通過健全完善救助供養制度,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等積極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托起幸福“夕陽紅”。(記者 孫瀟)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