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支撐,通過鄉風文明評議、入戶信息采集、信用等級評定等程序,系統評定出信用主體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A級、AA級、AAA級,憑借信用等級可從銀行辦理信用貸款……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多方協作、群眾參與”,以“信用村”建設為抓手,有力有效打通農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梗阻”,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將金融“活水”引入農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注入產業發展“強心劑”
仲夏時節,晨曦微亮,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散發著勃勃生機。裕安區江家店鎮青上村稻蝦養殖戶李兆付熟練地駕駛一艘小船,來回穿梭在網箱之間,翻箱、收蝦,動作嫻熟、一氣呵成。望著紅通通的龍蝦,李兆付滿臉掩飾不住收獲的喜悅,他說:“今年的龍蝦品相好、產量好,最多的一天收獲400多公斤龍蝦??墒悄昵拔覅s一籌莫展,多虧了‘信用村’建設和農村商業銀行的幫助,解決我的資金困難,才有今天的收成。”
2022年因為擴大經營規模,蝦苗和飼料的投入也大幅增加,造成李兆付資金短缺。青上村黨支部書記張恒麗在知曉情況后,第一時間幫其聯系六安農商行,憑借A級的信用等級,李兆付成功申請到了1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決了資金周轉難題。
助力集體經濟“加速度”
“起初我們只把‘信用村’建設當作一項普通村級工作在完成,真沒想到現在能給我們村發展帶來這么大的好處,往后我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信心和勁頭就更足了。”裕安區單王鄉雙椏村黨支部書記汪習俊看著村里百畝瓜蔞基地感慨地說。
雙椏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勁頭源自于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給予的貸款支持。2022年,雙椏村黨支部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在村里試點種植了100畝瓜蔞,第一年就喜獲豐收。就在大家信心十足準備擴大規模的時候,汪習俊卻發了愁:“我們試點的產業是適合雙椏村實際的,但我們現在卻沒有資金來擴大規模,村集體經濟想再上一個臺階還是很難。”
裕安區委組織部在得知相關情況后,會同六安農商行工作人員一同考察了瓜蔞產業,并建議村集體經濟組織憑借信用申請貸款,區委組織部提供擔保和利息獎補,支持村里發展集體經濟。從申請到資金撥付前后不到一個月,80萬元的信貸資金全部用于擴大瓜蔞基地,現在雙椏村已建成210畝瓜蔞基地,預計今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
開出整鄉授信“新方子”
近日,裕安區羅集鄉田野間一片繁忙,村民們忙著搶收小麥,開展機插秧。田埂上,中國建設銀行的工作人員正在核查貸款項目和基本信息。據悉,今年以來,羅集鄉1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流轉土地5000畝,通過申請信用貸款,采取村企合作、自主經營等多種模式整鄉推進“信用村”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22年秋種,村集體流轉了400畝土地,今年小麥豐收,共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3萬元?!睏罟妩h支部書記吳運祥高興地說:“今年,我們村5700畝土地在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后,村集體準備流轉土地2000畝,與大戶合作,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爭取突破100萬元。”
“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就是要著力解決農村產業發展缺資金、陳規陋習缺約束、鄉村治理缺抓手等問題,積極打造‘信用好、產業強、治理優’的示范村。”裕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自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開展以來,該區緊緊圍繞“黨建引領、信用支撐、支持發展、規范行為”的總目標,通過建立“雙向掛職”“風險補償”“貼息獎補”“惠農保險”等四項制度,出臺七項惠民政策,全面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張世巧 江松)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