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文化論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市文資中心在論壇上向社會公開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中指出,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近年來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其中既有中關村軟件園、首鋼文化產業園等大型園區,也不乏77文創園、繁星戲劇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園區。
北京市文資中心積極推動實施《北京市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政策創新為切入點,推動企業向園區集聚,規范園區認定管理,強化資源導入對接,發揮重點園區的示范作用,以城市更新行動為契機,以園區承載地建設為抓手,構筑城市文化新空間,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白皮書》顯示,紅色園區建設正逐漸成為文旅融合新熱點。2021年北京市“紅色旅游”搜索熱度較上年同期增長316%,漲幅排名全國第一。全市推出50余條北京紅色旅游主題精品線路,并發布北京紅色旅游地圖。通過主題演藝、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提升游客體驗,如東城區將革命活動舊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串珠成鏈”,打造五條黨史游學推薦線路,建成紅色專題園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專題展重現《覺醒年代》場景,并創編戲劇《星火》,自開展以來共接待參觀人數3.2萬余人次,榮獲“2021北京網紅打卡地”稱號。其中北大紅樓、魯迅博物館、李大釗故居、京報館等相關紅色景點受訪率大大提升。
《白皮書》中強調,要注意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以文化優化城市空間形態,以城市發展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隨著《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正式印發,鼓勵充分挖掘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建設旅游、文娛、康養等新型服務消費載體。
《白皮書》提出要以文化創意、數字科技驅動傳統商圈、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將文化與科技有效結合。如朝陽區百腦匯電腦城轉型成為新零售藝術體驗空間“美克洞學館”,賦予老舊商業空間以新的品質和活力,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開放運營,接待市民群眾超40萬人次,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95場,以文化藝術駐創空間、小劇場戲劇孵化基地、傳統文化工坊等服務文化生產。
園區發展彰顯首都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融合優勢。768創意產業園凸顯文化科技融合特色,百余家入駐企業形成“互聯網+”、數字內容和多媒體設計、人工智能產業、建筑景觀設計四大集群。據《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先后孵化出獨角獸企業4家,上市公司3家。751園區入選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試點名單,園區聚集了設計師工作室及相關公司(機構)超150家,文化科技類企業和文化設計類企業占近九成。(蔣菡)
關鍵詞: 漲幅排名全國第一 紅色園區建設正逐漸成為北京文旅融合新熱點 北京鼓勵充分挖掘工業遺存形成新型服務消費載體 以園區構筑城市文化新空間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六大門派”企業紛紛盯上這一賽道 預制菜的潛在風險不可忽視
- 載柴油發動機等貨物 雙向對開的中越班列為物流降本增效打開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 影響有限無需過分恐慌 科創板的表現為股東們的“惜售”增添了底氣
- 全球網購滲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華人華僑“反向海淘”推動國貨出海訂單激增
- 保供穩價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盡收眼底
- 成交額目前還不算高 我國碳交易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逐漸被業內重視 顧客到工廠模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 中國經濟走過了怎樣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和亮點?
- 上半年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17億元 增速排名全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