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注意缺損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學習表現,還常常與閱讀障礙相伴相生。據研究統計,大約 25 - 50% 的 ADHD 兒童存在閱讀障礙,遠高于正常兒童 5 - 10% 的發病率。這一現象引起了教育和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那么,ADHD 究竟是如何影響兒童閱讀的呢?這背后的機制十分復雜,主要涉及解碼和語言理解兩個關鍵層面。如果您也為孩子ADHD、學習問題、情緒問題等而憂慮,可以微信搜索關注金博智慧公眾號咨詢。
ADHD 是一組以注意力缺損、多動、沖動、喚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為為主要表現特征的行為 - 情緒的綜合癥候群,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第四版(DSM—Ⅳ)將其主要特征概括為 “持久性的注意渙散以及多動 - 沖動性表現”。這些孩子在課堂上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小動作不斷,容易分心,這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而閱讀障礙主要體現在解碼困難和語言理解困難兩個方面。解碼困難是指兒童不能很好地識別單字、詞匯這些低級的語言單元。例如,在閱讀一篇文章時,他們可能會在認識單個字或詞上出現問題,導致閱讀進程受阻。一些基本認知過程的缺損,如視聽工作記憶、語音意識的缺損是導致解碼困難的主要原因。對于 ADHD 兒童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可能會影響對字詞的識別和記憶,進而加重解碼困難。
語言理解困難則是指兒童對于句子、段落、篇章這些高級的較復雜的語言單元的加工出現缺損。有些孩子雖然能夠流暢地讀完一篇文章,但卻不明白文章的含義。計劃、監控、組織、元認知以及空間工作記憶能力的缺損是導致語言理解困難的主要原因。ADHD 兒童由于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的問題,在理解文章的整體意義和邏輯關系時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漢語以表意為主要特征,閱讀障礙的表現形式和內部機制都有其獨特之處。中文閱讀障礙主要表現在對漢字表征和加工以及語義通達上。就認知機制而言,漢語閱讀障礙兒童的落后主要表現在視覺辨別、視覺空間記憶、動態視覺加工技能以及形音和形義聯結的長時記憶上。從亞詞匯水平的加工來看,英語閱讀障礙表現為字母與音素的對應,而漢語則主要是整字字型與語音之間的對應關系的不牢固。漢字整字的識別對視覺辨別、字形長時記憶更為依賴,漢字正字法表征中的部件意識也是英語中所沒有的。
為此,北京師范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了專門的實驗。他們以在北京中小學心理教育培訓學校進行學習困難訓練的 2 至 5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正常對照組兒童選取于北京市某小學的 2 至 5 年級學習成績正常的學生。共獲得有效被試 122 人,年齡在 7 - 12 歲之間,其中男性 70 人,女性 52 人;ADHD 兒童 44 人,正常兒童 78 人。
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控制組相比,ADHD 兒童的字詞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均存在明顯落后。然而,ADHD 兒童閱讀理解成績落后并不完全由解碼困難所導致。在 44 名 ADHD 兒童中,選取解碼成績排在前三分之一的 15 名兒童定義為 ADHD 解碼正常組,將解碼成績排在后三分之一的 15 名 ADHD 兒童定義為 ADHD 解碼落后組,比較這兩組與正常控制組的閱讀理解成績,發現盡管是解碼能力正常的 ADHD 兒童,其閱讀理解能力較正常兒童仍然落后。這說明 ADHD 閱讀困難一方面受到解碼困難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語言理解困難的影響。
進一步的回歸分析表明,Conners 家長評定量表得分和解碼對閱讀理解有顯著的貢獻。其中,解碼成績對閱讀理解成績起到正向預測作用,而 Conners 成績對閱讀理解成績起到負向預測作用,兩個變量能夠解釋閱讀成績總變異的 30.2%。
從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看出,ADHD 兒童在閱讀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漢字的解碼不同于拼音文字,其語音意識和正字法意識的特點使得學習漢字需要更多的認知資源,如語音工作記憶和視覺工作記憶等。ADHD 兒童的基本認知能力受損,例如在反應抑制、語音工作記憶、視空間工作記憶、計劃能力和定勢轉移能力等執行功能方面存在缺陷,這無疑增加了他們在閱讀和解碼過程中的困難。
ADHD 兒童的閱讀障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解碼和語言理解等多個層面的困難。通過深入研究其機制和影響因素,我們可以更好地為這些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在閱讀學習的道路上不再孤單,能夠逐步克服困難,提高閱讀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ADHD 對閱讀障礙的影響:來自解碼和語言理解困難的證據》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