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聚焦 > 正文
冷知識!湘潭檳榔的歷史
2023-09-01 12:33:19 來源:今日熱點網

世界檳榔種植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海南、臺灣地區,東南亞的越南、印尼、緬甸,以及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不同國家地區的檳榔興起都自有其發展歷史。而在中國大陸,提及檳榔就不得不提提到湖南湘潭。

有作者考證,檳榔在湘潭的興起還是經歷了一些波折,《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也給湖南的內河貿易造成了劇烈沖擊,西方列強深入長江,開展輪船航運業務,也打擊了中國自己的內河航運傳統。到十九世紀末,湘潭仍然保持繁榮,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綜合性的貿易口岸,而成為了一個專門的藥材集散地,到這個時候湘潭人已經開始廣泛嚼食檳榔了,然而僅僅在幾十年前,也就是1818年,湘潭才大量出現關于食用檳榔的記載,這幾十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檳榔文化從無到有,一躍成為湘潭人的傳統藝能?

作者根據研究成果進行了大膽的推測,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檳榔在湘潭的興起。第一“檳榔其實是被堵在了湘潭,湘潭人不得已開始吃檳榔。”第二個原因是“戰后歸來的湘軍士兵”,所謂的“檳榔被堵在湘潭”是指隨著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批城市開口通商,是指由于列強深入長江,北方和內地的所需要的檳榔可以直接由歐美的貨輪運往漢口、上海、天津等地,而不再需要經過湘潭這個中轉站。西方輪船運量大,運費低廉,一下子從湘潭轉運的檳榔就失去了競爭力。

從海南跋山涉水運來的檳榔可能比貨輪運輸的貴幾倍,于是大量的檳榔積壓在湘潭。藥材商們需要把這些檳榔脫手,否則就血本無歸,在此之前檳榔是一種昂貴奢侈品,經過大規模拋售,平民百姓也開始接觸到了檳榔,經過這次跳樓價拋售,檳榔風俗在湘潭確立了起來,積壓的檳榔買完了,湘潭人想要繼續吃檳榔,而后大批的廉價檳榔開始利用現代航運,從海南,經南海過東海入上海,再轉長江航運運抵長沙-湘潭。就這樣,以湘潭為中心,輻射整個湖南的嚼檳榔傳統就開始流傳下來。

當然,不同國家地區的人食用檳榔方式存在著差異性。譬如在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人們喜食檳榔嚼塊(Betel quid),又名帕腤(pan或paan),通常在檳榔果(Areca nut)中混入蔞葉、熟石灰和兒茶,很多情況下還加入煙草,根據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還會加入不同的香料(如小豆蔻、藏紅花、丁香、八角、姜黃根、芥末)或甜味劑。然而,流行于中國湖南省及周邊地區的檳榔制品與東南亞、南亞流行的檳榔果、檳榔嚼塊的組成都不盡相同。以湖南湘潭檳榔為代表,它是經煮籽、切籽、去核、點鹵等工序制成的檳榔殼(干果果皮)制品,不含有果核、蔞葉、兒茶和煙草等成分,且加工后果殼中的檳榔堿等物質降低一半以上。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檳榔的制作工藝與功效開發也比過去有了更多的發展。鐫刻在湘潭人基因里的檳榔文化,也在這個時代有了新的發展契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