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國內 > 正文
東湖評論:遏制高空拋物需要綜合治理
2023-08-04 10:03:36 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有報道稱,上海一小區五樓住戶連續二十年高空拋物,從窗口向外拋灑玻璃瓶等生活垃圾。其余住戶深受其擾,聯合居委、物業多方協調溝通,均無成效。直至鄰居獲取并提交其“高拋”視頻證據,這樁持續二十年的案件才有了新進展。

車水馬龍、摩登霓虹、高樓林立、人潮洶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車禍、光污染、踩踏等“城市病”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高空拋物則是其中最難治的病癥之一。一樁六層樓老式小區高空拋物案,嫌疑人人盡皆知,尚且能持續二十年不得治理,那這“高拋”病,究竟怎么治,才算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先要想方設法管得到。社區居民多次報案,聯合多方上門勸阻,苦于缺失直接證據,大家想管而管不了。業委會曾提議安裝攝像頭取證,卻因經費問題沒能實現。如今高樓層小區盛行,高空攝像頭已是保障居民安全、預防和治理“空中違法”的重要設施。那么能否將高空攝像頭納入基礎設施建設范圍,鼓勵房地產商在小區建造時預留點位、配備探頭呢?已建成的小區則可以發動居委、物業,募集安裝資金、接入高空監控,為加強小區高空治理、協調解決鄰里糾紛提供切實依據。

再要拳拳到肉罰得了。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將故意高空拋物明確定義為違法行為,2021年,高空拋物正式入刑。有法可依背景下,執法的落地落實至關重要。面對一般高拋侵權,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追究責任,予以處罰甚至定罪。但當面對老人、幼兒、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體時,執法者往往陷入情理兩難境地,最終僅采用口頭教育予以警示,法理威懾力大大降低。因此,可借鑒發朋友圈認錯集贊等新型處罰方式,以家庭、社交圈為突破口,施行“軟性”執法,既不放棄處罰,也不放棄溫情。

還要將心比心調得通。調解是處理社區居民糾紛的必要手段,應貫穿于高拋事件應對始末。高空拋物發生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形勢完全可控時,基層工作者要扮演好“知心者”角色,悉心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并加以勸解,及時遏制事態向壞發展。出現影響廣泛的高拋事件時,更要充分發揮調解功能,以化解矛盾為目標,積極協調理賠,鼓勵雙方達成和解。

最后要潛移默化教得好。不久前,一外國視頻制作者在白噪音頻道上傳了持續數小時的煤氣燃燒視頻,評論區下中國網友給出建議:“至少燒一點水呀!”因而有人戲言,關掉滲水水龍頭、打包食物、循環用水等節約行為已經是“刻進中國人DNA里”的事情了。這無疑是學生時期節約理念教育給萬千學子烙下的人生痕跡。因此,深化高拋危害認知,可以從小抓起,將社區治理知識納入中小學科普范圍,定期開展專題講堂,輔以社區內部居民宣講,將“高拋有害”印入全體居民腦海,根治頑疾。

高空拋物隨著城市高樓大廈的建造而產生,直接威脅著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遏制高空拋物,鑄造安心樂居城市,還需全民動員,綜合治理,療愈“高拋病”,平定人民心。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藐丹(宜昌夷陵)

責編:丁楚風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