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劉陽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呂惠 宋蒙 趙林
連日來,多個地方的訃告引發網友關注:4月19日,廣西欽州一干部因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享年56歲;4月16日,廣州一媒體人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4歲。
(資料圖)
據了解,我國每年超54萬人因為心源性猝死去世,急性心肌梗死占首位。4月19日,武漢多位專家表示,值得重視的是,當前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中青年比例逐年上升,“三高”、肥胖、焦慮、熬夜等都是重要誘發因素。
32歲女子胸痛查出急性心梗
“很多市民平時沒有明顯癥狀,結果突然發生心血管事件。”4月19日,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劉成偉無奈表示,現在病房還住了幾位因心梗救治的患者,幸虧搶救及時,第一時間開通了血管,挽救了心肌。
32歲的張女士是住在該院心外科病房的一位。她家在黃岡,近兩周因突發數次胸痛,在當地醫院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冠心病、三支病變、前降支閉塞,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嚴重,她立即被轉至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救治。
通過進一步檢查發現,張女士的血管病變是狹窄和局部的擴張同時存在,身體其他血管也有增厚,因此不能排除有類似的基礎性疾病存在。考慮到患者是年輕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時間不到三周,冠心病專家周宏主任在手術中采取特殊的切口,使用了雙側的胸廓內動脈和左手的橈動脈,同時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將患者狹窄的四個地方都做了“搭橋”手術。目前,術后張女士恢復情況良好,于近期準備出院。
心源性猝死大多因心梗而起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在我國因病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病已經占到了四成。另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猝死,相當于每天約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重癥監護室主任劉成偉教授解釋,心源性猝死指因心臟原因所導致的突然死亡,在其眾多原因中,急性心肌梗死占據絕對首位。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冠心病、急性心梗等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心源性猝死的中青年比例上升明顯。
“心血管疾病以往多發于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急性心梗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劉成偉教授表示,在該院收治的心梗患者中,30多歲的年輕心梗患者很常見,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可以說,5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幾乎占到了該院急性心梗患者的一半,近半數中青年患者根本不知自己的心臟有問題。
湖北省人民醫院漢陽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楊國康教授表示,該院胸痛中心每個月都能接診30至40歲的中青年人,有的即使沒有出現心梗,年紀輕輕血管已經問題不斷,如冠脈血管出現“斑塊”和狹窄。但由于平時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偶爾有胸悶胸痛發生時,咬咬牙挺過去了,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天氣交替、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誘因下,容易突發急性心梗。一旦發生急性心梗,猝死率往往比老年冠心病患者更高。
請重視身體釋放的求救信號
“普通的心電圖檢查并不能診斷冠心病。”劉成偉教授說,其實所有突發心梗的患者,心臟血管早已出現病變。當下很多年輕人生活不規律,加上運動缺乏、吸煙、酗酒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心臟負荷加大,增加心肌梗死風險。還有的早在事發前已出現征兆,但沒引起警覺。
“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楊國康教授提醒,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家中有遺傳史的,如果突然出現活動后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或是以前偶爾有胸悶癥狀,近期癥狀變得更加頻繁的,一定要當心。其次,如果無故頻繁心慌,心跳過緩(如老人心率小于50次)甚至暈厥,也應多加注意。
“此外,年輕人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等情況,應加以警惕。”劉成偉教授提醒,尤其是突然出現眼前發黑、肢體麻木、胸背部劇烈疼痛、反復胃腸道不適、無故出汗等癥狀時,要到醫院為心臟“排雷”,排除是否是非典型的心梗征兆。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兩部門:鞏固提升紡織服裝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全球熱頭條
- 企業員工素質培訓內容_員工培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地位-天天觀點
- “雙隨機一公開”盯緊校外服務 隆回七部門聯合編織校外托管安全網 天天熱頭條
- 萬勝智能(300882)4月19日主力資金凈賣出763.19萬元-每日熱點
- 中國移動云南網上營業廳app下載(中國移動云南分公司網上營業廳)
- 寧波甬城醫院怎么樣,寧波做無痛人流哪里好,寧波好的人流手術醫院?|當前快訊
- 全球視點!甘棠街道計生協開展“衛惠保”業務知識培訓會
- 在泰國清邁動物園居住19年的大熊貓“林惠”死亡
- SpaceX公布星艦首飛新日期4月20日升空:資訊
- SMM日評:鉻鐵市場信心走強 鉻鐵低價貨源減少|天天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