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關注 > 正文
我的家鄉·我的村丨長鋪子鄉佘家村: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3-09-12 10:05:03 來源:紅網

編者按:“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群眾呼聲,寄托了對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黨的二十大報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等綱領性文件,相繼描繪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總目標和路線圖。

綏寧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力打造一批示范效果好、輻射能力強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引領全縣鄉村振興工作、加快推進“美麗綏寧、活力綏寧、幸福綏寧”建設步伐。為展示其中成就、總結推廣經驗,綏寧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將持續推出“‘我的家鄉·我的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專題系列報道”,講述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紅網時刻新聞9月11日訊(通訊員 劉仲九)處暑已過,秋意漸濃。山間隱約幾座亭臺,路上常見三五游人。


(相關資料圖)

這里是綏寧縣長鋪子苗族侗族鄉佘家村。近年來,該村在鄉黨委政府指導下,乘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東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掘生態文化資源、打造休閑旅游產業,描繪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新畫卷。

精準施策提高脫貧群眾收入

望著圈內的雞鴨幼苗,脫貧群眾楊某秀和兒子每天都細心喂養,只待幼苗長大后,賣給村里的一些農家樂來獲取收入。楊某秀母子是殘障人士,無法外出務工,雖然享受低保、養老金和殘疾人補貼等政策,但仍屬于“人均純收入低于8000元戶”。

在掌握這一信息后,佘家村根據實際情況和本人意愿,由村兩委與其簽訂產業幫扶協議,幫助發展種養殖,提供技術指導的同時與村農家樂簽訂采購協議,解決銷售問題;在村集體建設中幫助其兒子提供零工就業信息,增加工資性收入。在落實各項針對性幫扶措施之后,該戶人均收入能達到一萬余元。

類似楊某秀這樣的三類重點群體,佘家村均統一建立臺賬,加強跟蹤監測,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確保收入穩定增長。“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量身制定幫扶計劃。”村支部書記表示,增加脫貧群眾收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措施,佘家村充分利用產業發展這一資源優勢,鼓勵脫貧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發展種養殖、組織提供就業等措施,來增加收入。

村莊換顏提升生態宜居品質

佘家村由原佘家村和原安陽山村、原曹子山村三村合并而成,轄11個村民小組376戶1207人,村域面積37.21平方公里。

合并之后,村內院落分散,基礎設施落后。面對村民日益漸增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村支兩委連同黨員干部一道,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指導,在后盾單位的幫助下,投入資金數百萬元資金,新安路燈280盞,實現主干道路覆蓋率達100%,硬化道路3500米,實現戶戶通水泥路;將胡家大院古樹群院落、游家大院、戴家灣和熊家莊四個集中院落進行打造;新建各類文化廣場共4個2000㎡,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位于佘家村胡家灣組的胡家大院,院落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院內木房子居多,且有古樹、古井,自然古樸氣息十分濃厚。在打造美麗庭院過程中,村兩委以“古樸”為重點,先后多次拒絕村民拆木房建磚房的請求,力求將胡家大院打造成一個古色古香的原生態院落。如今的胡家大院,青石板路貫穿其中,家家戶戶干凈整潔,家禽圈養統一有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留得住鄉愁”等墻繪抬頭可見,讓原本平淡無奇、枯燥乏味的院墻煥然一新,《清龍古井》《明鏡池》等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依托著古樹、古井、小溪、蓮花塘等自然資源,胡家大院內自然與人文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我們充分利用村內生態資源優勢,將青山綠水、人居環境進行融合。”村支部書記介紹說,村里先后新修建佘家河防洪堤240米,四級魚鱗壩、連心網紅橋和同心花橋各1座,新建塞馬洞瀑布群游步道500米,不斷將佘家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同時,以“周一大掃除”為載體,圍繞河道清潔、組道清掃、院落保潔等主題深入開展大清掃行動,堅持一周一評比,全村人人愛干凈、戶戶比衛生蔚然成風,人居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產業興旺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8月,獼猴桃上市的季節。從脫貧戶到種植大戶,村民向開春用了數年的時間實現了身份的轉變。“主要是以綠心和黃心的獼猴桃為主,畝產多的可以達到3000斤以上。”“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收獲也是豐盛的”。望著種植的20畝獼猴桃,雖然從施肥、澆水、剪枝,所有管護雖都是一個人在做,可向開春卻樂在其中。近年來,佘家村通過“政府引導、群眾主導”的方式在全村大力推廣獼猴桃種植,重點打造“佘家獼猴桃”品牌。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人工培育獼猴桃300余畝、野生獼猴桃1萬余畝,年產生經濟效益約500萬元。

清晨,當晨光灑在黑色石瓦上時,佘家村醒了,準備迎接當天的第一批游客。依托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佘家村以創建“美麗佘家民宿群”為總體建設目標,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總體設計思路,探索發展民宿產業。不僅如此,佘家村還鼓勵群眾利用閑置庭院、空地發展農家樂,以“庭院+”模式不斷刺激旅游消費。目前正在施工民宿1家,投入運營1家,準備由村集體創辦民宿1家,共有農家樂7家,周末日均接待游客量300余人次。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掘地方文化資源,打造民族特色景觀。”村支部書記相信,佘家村的休閑旅游產業將不斷邁上新臺階,描繪出一幅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