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太和鎮車田村荒山西瓜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陳勇 劉文軍 何禹軍 曹詩灝)“今年我們這里的西瓜品相、口感都很好,很好銷售。”7月5日,在桂陽縣太和鎮車田村田間地頭,忙著采摘,顧不上擦拭臉頰汗水的村民 陳務紅笑著說道,滿眼透露著豐收的喜悅。
(資料圖片)
瓜農滿眼透露著豐收的喜悅
眼下,正值西瓜上市的好時節。在車田新開墾的荒地上,綠紋相間的西瓜“沐浴”著陽光,長勢喜人,靜靜地躺著山坡上、藤蔓間。在收獲現場,瓜農們拍瓜聽聲,尋找隱匿在綠色玉米叢中的成熟西瓜,有條不紊地采摘、搬運、打包、裝車。
村民采摘西瓜
“這里有50畝耕地恢復難度較大,起初村民也不想種植。”看著眼前的西瓜豐收景象,車田村黨總支副書記何遠東倍感欣慰。經過村委會集思廣益,深入調研后,決定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名義,流轉了周邊另外50畝地,引進西瓜種植項目,采用玉米與西瓜套種的方式,精心打造車田支部農場。
瓜農挑運西瓜
“目前這100畝西瓜長勢喜人,預計能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余萬元。”在種植過程中,采用有機肥作底肥,使得土壤疏松,且太和土質含沙,沙中帶硅,西瓜喜硅,這里西瓜品質較好。平均畝產量可達5000斤,每畝收益在3000元左右。車田村黨總支副書記何遠東介紹道。
這里西瓜種植通過品種選擇、管理模式、銷售渠道的統一,逐步形成訂單農業規模
在車田支部農場里,平常有8人在這里務工,西瓜豐收時,會安排20余人在這里采收,何遠東說。車田支部農場的建立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還為務工瓜農提供技術指導,進一步拓寬他們的致富路。村民陳務紅是車田村人,年近七旬。他笑著說道:“我這年紀在外面打工又沒人會招我,在這里務工,每月可以獲得3000元左右收入,也挺好的。”
林下黃精
這里西瓜種植通過品種選擇、管理模式、銷售渠道的統一,逐步形成訂單農業規模,增強該場的農產品競爭力,確保了銷路暢通,助力村民致富增收,實現了新經濟業態試水的“開門紅”,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希望。
“除了西瓜,我們還在太和灣塘、團結等村發展黃精、烤煙、南瓜等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并駕齊驅的發展態勢。”太和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景說道。
目前,太和鎮轄區多個村(社區)建立了支部農場,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產業,預計2023年太和鎮14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20萬的村達13個,超30萬的村達9個。下一步,太和鎮將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做活土地文章、發展特色產業、盤活資產資源等方式,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