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紅網時刻新聞5月21日訊(通訊員 劉嶸)5月18日,株洲興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批白炭黑集裝箱貨物,在株洲海關完成報關放行等系列手續后,從株洲中車物流海關監管場所裝上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運往廣州南沙港。這是株洲—廣州港“湘粵一港通”模式的首次應用,意味著株洲市出口貨物將更加便利。
“湘粵一港通”業務是沿海港口和內陸國際陸港通過共享沿海港口代碼形成海鐵一體格局的積極舉措。這種模式下,企業在株洲辦理貨物通關手續后,可提前預訂國際貨輪船艙,貨物運輸穩定可預期,這有利于發揮沿海港口、內地鐵路站點各自物流優勢,促進物流結構調整,提升內地—沿海進出口貨物流動的便捷,讓內陸腹地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深度融合。
株洲企業直接從株洲報關、報檢、發運,貨物通過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抵達南沙港后,南沙港將接到株洲海關的放行指令,直接將貨物裝上外貿海運大船出口國外,而廣州海關僅在后續對貨物離港情況進行確認。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技術的不斷完善,物流的周轉方式也逐步由“單兵作戰”轉變為“強強聯手”。作為與進出口貿易發展緊密聯系的國際通行的一種貨運方式,海鐵聯運以“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特點,以運能大、時間短、成本低、安全性高、污染排放少等優勢,成為如今長距離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
近來年,鐵路部門積極探索物流貨運市場需求,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港口企業、船務公司、代理公司的深入接觸,做深做細做實營銷服務,不斷創新海鐵聯運新產品,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與公路運輸相比,鐵海聯運在運輸成本上降幅約達30%,在碳排放等指標上更是僅為公路的十分之一。無論從企業成本、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哪個角度來看,鐵海聯運都為其提供了更新、更高效的選擇。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