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到年輕人在忙碌中調侃“全靠奶茶續命”,快速崛起的新式茶飲儼然已成為現制飲品行業的霸主。
在年輕消費者的追捧下,新式茶飲在社交平臺獲得了更多的目光;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讓不少奶茶品牌屢屢登上微博熱搜,“喝出異物”等成為品牌們“頭痛”的問題。
(資料圖片)
為何新式茶飲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奶茶們又該如何實現“舌尖安全”?
“現制”走紅 標準化成難題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茶飲委員會發布的《2022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新茶飲規模預計達1040億元,新茶飲門店總數約為48.6萬家。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450億元。美團數據顯示,2020-2022年新茶飲的連鎖化率從41.2%提升到55.2%。
作為新興行業,新式茶飲品牌憑借開店門檻低、拓店成本低、標準化制作得以實現迅速復制。然而標準化管理的不完善,也使品牌們遭遇食品安全管理難題。
中新財經梳理發現,2022年以來,蜜雪冰城、益禾堂、古茗等多個奶茶品牌均曝出使用過期原料等食品安全問題。
例如,2022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調查人員實地調查發現,鄭州市益禾堂部門店存在過期發霉食材繼續使用、多種食材中都有小蟲、店員徒手切檸檬剝葡萄皮等問題;2022年6月,北京市一蜜雪冰城門店因已開蓋的荔枝汁超過保質期,被罰款5000元;2022年9月,桂林市恭城縣一古茗奶茶店因使用超過保質期的原料加工食品,被恭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00元。
今年2月27日,更是有兩家新式茶飲企業在同一天陷入食品安全問題爭議:一消費者從益禾堂奶茶中喝出三個標簽;另有博主發布的調查視頻顯示,蜜雪冰城門店的工作人員使用過期乳酸菌,還更改了有效期。
對此,益禾堂承認系門店當事員工未嚴格按照產品制作流程操作,未仔細檢查致使標簽紙遺留在杯中,道歉并對涉事員工及門店停崗培訓和停業整頓;蜜雪冰城則向媒體表示已經在進行內部調查核實。
沖擊IPO的蜜雪冰城曾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的生產經營鏈條長、管理環節多,可能會由于管理疏忽或不可預見因素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發生?!?/p>
作為以“現制現售”為賣點的新興行業,新式茶飲供應鏈長、原料多樣、人工操作環節多,這使得茶飲在制作過程中具有不可控因素。一旦缺乏有效的標準化管理,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便會被激發。
“速溶飲料沖劑由于形成了完整的自動化體系,品質較為有保障。而新式茶飲為追求新鮮口感依賴難以儲存的原料,例如水果,并采用大量人工進行操作,這些方面的隱患無法完全消除?!笔锥冀洕Q易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私營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蔣澤中表示。
加盟、擴張 高速發展下的食安隱憂
此外,成本低、擴張快的加盟雖然成為品牌高速擴張門店、挖掘下沉市場的利器,卻也讓品牌在自我監管中難顧周全。
在《2022新茶飲研究報告》統計的30個新式茶飲品牌中,只有2個品牌僅采用直營模式,其余28個品牌均開放加盟或合作加盟。
蔣澤中認為,與直營店經營上高度的一致性相比,加盟店更多是對品牌形象的復制,在產品制作過程中可能存在差異性。“一些品牌沒有對加盟商形成有力監督,提出強有力的約束性條件?!?/p>
一名曾在茶飲加盟門店工作的員工向中新財經表示,自己所在門店曾一直按照品牌授權方要求使用鮮牛奶制作?!靶б娌缓靡院?,門店就開始用奶精一類的替代品了,也沒有顧客喝出差別?!彼f。
數字化、智能化 能否破解魔咒?
成為年輕消費者“心靈寄托”的新式茶飲們,該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休閑食品企業應以制度固本,以技術強基,提升“技術防線”推動質量控制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
中新財經了解到,目前已有新式茶飲品牌探索數字化食安管理。例如,利用數字化系統根據線上銷量對門店訂貨進行評估,減輕人為預判帶來的損耗、儲存壓力;投入使用自動奶茶機等數字化設備,減少人工操作引發的食安問題,等等。
資料圖:成都市場監管局對商圈新式茶飲門店進行檢查。 截圖自成都市場監管局微信公眾號。
蔣澤中指出,品牌在自我監管方面,要加強對加盟商的監督管理,在原料和制作工藝要求上需要有嚴格的規定和監督。有關部門在企業監管方面,則要加大懲處力度,對違法食安規定的商家形成震懾,并在抽查的基礎上增加“顧客體驗式”的定期檢查。
“食品安全不僅僅是企業和有關部門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加強反饋和監管?!彼f。
(責編:申佳平、陳鍵)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