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申佳平)“我們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有著非常充分的信心。”3月8日上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走上“部長通道”,就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支持制造業做優做強做大、加快5G發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熱點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我們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有著非常充分的信心”
肖亞慶介紹,從分析數據來看,1-2月份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是十分明顯的,各個地區、各個部門,特別是市場主體的企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總體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穩健的態勢。“應該說,我們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有著非常充分的信心。”肖亞慶說。
他同時坦言,當前在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再比如交通運輸的困難和費用的提升,還有疫情散發出現以后一些不暢通的地方。最大的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造成影響。
肖亞慶指出,下一步要做好四個方面。一是把中央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扎扎實實落細落到位。二是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三是抓工業經濟的提質升級。四是要積極創辦一流企業。
“現在工業經濟還是在工業化特別是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總量上已經很大,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和高水平、高端來比,還有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肖亞慶提出,要在綠色低碳發展上、制造業水平提升上、工業整體能力提升上、工業核心能力提升上,進一步下功夫。同時,今年要使市場主體的競爭力有明顯提升,為穩定工業經濟起到帶頭作用、示范作用,帶動工業經濟的整體提升。
“形成合力支持制造業做優做強做大”
據了解,我國制造業總量連續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業31個大類、工業207個中類和666個小類全都齊全。肖亞慶指出,這為我國工業經濟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仍然是重點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大制造業的投入力度,保持制造業占比總體穩定。我國制造業正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開拓機會,企業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要進一步提升。肖亞慶表示,現在制造業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優勢,有非常好的基礎,把現有的基礎存量發揮好作用,提質升級,取得更大的進步,產業集群的作用發揮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制造業起到基礎性作用。“制造業行業領域里有千軍萬馬的中小企業,形成了大企業、中企業和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制造業生態。我們要在維護和培育生態上下功夫,特別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肖亞慶說。
他同時指出,制造業還要在提升水平上、自立自強上下功夫。要解決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問題,使制造業水平在一些行業、一些領域的突破基礎上整體水平能夠不斷躍升,支撐整個經濟。同時,還要創造更好的環境,做好服務工作,做好政策支撐工作,形成合力,支持制造業做優做強做大。
“進一步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模”
肖亞慶指出,從去年數據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中小企業的比例雖然不高,但是營收增速、利潤率和發明專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別達到了規上工業中小企業的2.2倍、1.4倍和3.4倍。這些都說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方向是非常正確的。下一步要進一步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模,在已有基礎上,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路徑,增加數量。
他透露,今年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以上,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不斷壯大。
“我們看到,4800多萬家企業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我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創造的環境,要擴大到廣大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從而支撐工業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肖亞慶同時強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形成合力。在各地方出臺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市場主體本身。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政策要求和已經取得的實踐一項一項總結好,一項一項推廣下去,支持更多的企業成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責編:申佳平、呂騫)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