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首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
7位全國政協委員走進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以網絡視頻方式接受記者采訪。
從抗擊疫情、航天事業發展、冬奧場館賽后利用、“雙減”到文藝事業發展,委員們立足本職工作,面對鏡頭回應社會關切,展現履職風采。
“出差三人組”下月返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首場“委員通道”上表示,從5月起,我國空間站工程將進入建造階段。今年年內將發射2個空間站實驗艙、2艘載人飛船、2艘貨運飛船,再將6名航天員送入中國空間站。這將是我國首次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周建平透露,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今年發射升空后,航天員將于在軌期間迎接2個實驗艙的到來。今年年底前,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還將飛往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會師”。
談到依然在太空的神舟十三號“出差三人組”,周建平說,他們的狀態很好,4月中旬將返回地面。此外,周建平介紹,去年9月返回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正處于6個月恢復觀察階段的末期,目前身體狀態很好,很快將進入正常工作和訓練。
動態清零政策最有效最負責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稱,作為重大疫情處置的見證者、參與者、親歷者,他認為我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是最有效,也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吳浩回憶了在各地進行疫情處置的經驗。北京新發地疫情時,首次采取了大數據精準流調以及健康賦碼;去年的廣東疫情處置中,首次提出了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概念和方案;北京冬奧會時,首次利用電子圍欄技術,對風險人群進行了精準管控。
“未來我們將根據疫情的走勢、變化,動態地研判統籌好生活和生產,力爭做到科學精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減少對社會的影響。”吳浩呼吁,群眾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個人的防護技能和意識。
首鋼園已成城市新地標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副部長沈瑾在回答記者“冬奧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時表示,此次冬奧會有五個主要場館,是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遺產,所有場館在建設之初都同步考慮了賽時使用和賽后利用雙重要求。
沈瑾介紹,在六年的冬奧會籌辦工作中,“場館的賽后可持續利用”是一項重要工作。這些場館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在滿足競賽標準和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功能使用,同時給未來留有改造和調整的余地。
沈瑾舉例說,雪如意頂峰俱樂部是約3000平方米的開敞無柱大空間,可以用來舉辦論壇、展覽活動等。首鋼大跳臺場館選址結合工業遺存改造,建成了體育主題公園,直接服務冰雪運動,同時帶動了首鋼的綠色轉型升級,又賦予文化形象,已成為城市復興的新地標。
“雙減”推動教育回歸本質
在談到“雙減”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深感“雙減”的重要和它背后深刻的社會變遷,“‘雙減’的實施就是推動教育回歸本質,讓學生有時間、有動力全面發展,把基礎教育引向培養德才兼備、創新人才的正確軌道。”
李有毅發現,“雙減”后校園里很多變化正在發生。她所在學校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學生人均圖書借閱量由不足兩本增加到五本,體測優秀率增加近10%,視力不良率下降8.63%,超重率下降1.81%,學生笑聲多了,自主時間多了,學習效率高了。李有毅呼吁,“雙減”減去的是不必要的機械的重復的學業負擔,而個性、創造、責任、夢想和愛不會減,“雙減”不是突擊戰,老師、家長和社會要擰成一股繩,共同幫助學生去開發自己、成就自己。
去年北京云端庭審48萬次
“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用一個自己經歷過的故事介紹了巡回審判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公平、正義。此前,農民工小張不慎在工地摔傷,后訴至法院。李迎新收到這個案件后,了解到小張已經住院,無法出庭,于是將巡回法庭搬到了他的病床前。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巡回審判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出現了“云端法庭”。以北京法院為例,2020年,北京法院系統在線庭審共28萬余次,2021年就增長到了48萬余次。李迎新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巡回法官不再跋山涉水,訴訟群眾足不出戶,進一步解鎖了司法為民的基因密碼,延續了百姓與法官的血脈聯系。(本報記者 蔣若靜 郭慧敏 董鑫)
(責編:喬業瓊、陳鍵)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